外檐涂料翻新施工质量要求
一、基层处理质量要求
-
表面清理:外檐墙面基层表面必须干净,无灰尘、油污、浮浆、脱模剂、泥土等附着物,确保涂料能与基层牢固结合。使用高压水枪冲洗、铲刀铲除、砂纸打磨等方式进行全面清理,清理后需达到墙面整洁、无杂物残留的标准。
-
缺陷修复
-
裂缝处理:宽度小于 0.3mm 的裂缝,采用弹性腻子进行刮填修补;宽度大于 0.3mm 的裂缝,需先沿裂缝开凿成 V 型槽,深度不小于 15mm,清理干净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充压实,待干燥后用砂纸打磨平整。
-
孔洞修补:对于墙面存在的孔洞,将孔洞周边松散部分剔除,清理干净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分层填补,每层厚度不超过 10mm,待前一层干燥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,最后打磨平整。
-
空鼓处理:通过敲击检查,发现空鼓区域必须全部铲除,重新进行基层处理,确保基层与墙体粘结牢固,无空鼓现象。
-
平整度控制:基层表面平整度偏差应控制在 3mm 以内(用 2m 靠尺检查),对于超差部位,需用水泥砂浆或腻子进行找平处理,保证墙面平整顺滑,为后续涂料施工创造良好条件。
-
基层强度:基层墙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,无起砂、粉化现象。用指甲或金属物划刻墙面,不得出现明显划痕或掉粉情况,确保基层能够承受涂料的附着和外界环境的影响。
二、材料质量要求
-
涂料质量
-
外檐涂料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候性、耐水性、耐沾污性和抗紫外线性能,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,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环保检测报告。
-
涂料的颜色、光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且同批次涂料颜色应保持一致,避免出现色差。
-
检查涂料的生产日期、保质期,不得使用过期或变质的涂料。
-
辅助材料:腻子、底漆等辅助材料同样需符合质量标准,腻子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、柔韧性和填充性,底漆应能有效封闭基层,增强涂料与基层的附着力。辅助材料的品牌、型号应与涂料配套使用。
三、施工工艺质量要求
-
底漆施工
-
底漆应均匀涂刷,不得有漏刷、流坠、堆积等现象,确保基层表面完全覆盖。底漆干燥后,应形成连续、致密的漆膜,起到封闭基层、防止水分渗透和提高面漆附着力的作用。
-
底漆施工完成后,需等待足够的干燥时间(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),一般不少于 4 - 6 小时,待底漆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面漆施工。
-
面漆施工
-
采用喷涂或滚涂方式进行面漆施工,喷涂时喷枪应与墙面保持垂直,距离控制在 30 - 40cm,喷涂压力应稳定,确保涂料均匀覆盖墙面;滚涂时滚筒应保持匀速滚动,避免出现接茬、流坠等问题。
-
面漆应分 2 - 3 遍进行涂刷,每遍涂刷间隔时间根据产品说明书和环境条件确定,一般不少于 4 小时。每遍面漆应涂刷均匀,厚度一致,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一般为 0.3 - 0.5mm。
-
在面漆施工过程中,应注意天气变化,避免在雨天、大风天或高温烈日下施工。当环境温度低于 5℃或高于 35℃时,应停止施工,防止涂料干燥过快或过慢影响施工质量。
-
细部处理
-
外檐阴阳角、窗台、腰线、檐口等部位应进行细致处理,采用专用工具进行修边,确保线条顺直、清晰,无毛刺、飞边等现象。
-
对于门窗框、管道等与墙面交接部位,应做好遮挡保护,防止涂料污染。施工完成后,及时清理残留的涂料,保持周边环境整洁。
四、验收质量要求
-
外观质量
-
外檐涂料表面应平整、光滑,颜色均匀一致,无流坠、疙瘩、漏刷、透底、起皮、掉粉等缺陷。
-
阴阳角应线条顺直、方正,无扭曲、变形现象;分格缝宽度和深度应均匀一致,横平竖直,缝内光滑平整。
-
涂层性能
-
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采用涂层测厚仪进行检测,每 100㎡至少检测 5 个点,平均厚度不低于设计值,最小厚度不低于设计值的 85%。
-
涂层的附着力应良好,采用划格法进行检测,划格间距为 1mm,划格后用胶带粘贴并撕下,涂层脱落面积应不超过 5%。
-
涂层的耐水性、耐候性等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,必要时可进行现场取样送检。
-
资料验收: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质量记录,包括材料检验报告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、施工日志等。验收时,施工单位应提供完整的施工资料,资料应真实、准确、齐全,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。